公益如何撬动关系改变

编辑:chencms 时间:2020-11-27 15:57:20 访问次数:

                                           

      公益圆桌派主题探讨:公益如何撬动关系改变

 

一个不到10岁的小朋友,在街头向陌生人“推销“公益项目,家长后来发现,这种每周不到半小时的公益活动,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表达能力、耐挫能力变强了,甚至还用软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H5。这是一个“小小公益传播官”的故事。

  全球知名IT企业高层带头参加善行者健康跑,团队拉练、员工监督、实地募捐,以往团建只是聚餐游玩,现在大家为帮扶一个贫困孩子而努力,不仅传递着企业的温度,员工关系也变得更有凝聚力。公益如何撬动关系改变(图1)

 2020年11月7日,蜜得创益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新浪公益举办了第17期公益圆桌派,来自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时报等企业、机构及媒体的代表,围绕“公益如何撬动关系改变”的议题,进行了主题分享、探讨与碰撞。

  让同事和家庭关系更美好

  中国扶贫基金会月捐拓展部副主任鲁书成,从事十余年公益工作,他认为,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同事关系与家庭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能带来深远价值。

  正如开篇“小小公益传播官”和“善行者”两个公益项目案例所提到的,参与公益公益可以锻炼孩子社交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和耐挫能力,过程中不仅能收获荣誉,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珍惜生活,懂得感恩。亲子间交流增加,丰富生活意义,让家庭生活更融洽、提升幸福感;在企业关系中,增进领导、员工间交流互动,提振士气、增加员工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忠诚度,树立、改善企业形象。

  近年来企业公益逐渐受重视并趋向品牌化,技能型志愿者涌现。相比企业公益,家庭公益更多集中于社区中临时活动,无特定目标、选择空间窄、缺乏长期系统规划。

  据鲁书成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在努力打造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爱心人士和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公益诉求的项目,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事,用专业化方式促进家庭、企业员工关系改善。

  “小礼物”撬动大资源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用‘关系’作为创意的核心源泉和切入点,又把创意的设计核心概括为‘礼物’这一具象概念,号召员工在卡片上手写在2021年愿意为身边的亲友、同事、客户做的三件小事,改变自己,改善关系,让2021可以容易一点点。”

  公益圆桌派的上发起人,蜜得创益CEO刘敏首次对外公开揭秘MID创意的核心方法和逻辑。

  “员工和企业是一体的,密不可分。”中国交建党委宣传部品牌处处长姚治强表示:“国有企业的特色决定了的员工行为和企业行为、企业形象高度绑定和高度渗透性。”中国中交近年来紧紧围绕企业理念和业务特色,致力于交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公平,因地制宜地带动当地产业造血致富;在国外围绕合规、环保、交融、扶危济困四个关键词,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致富路”。

  同样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进行员工公益活动的还有中建装饰集团。

  中建装饰党群工作部经理陈巍介绍,他们的“小确幸”微公益品牌,吸引了企业内部员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这些年来,“小确幸”服务队让郑州的园博园变得更美好、“小确幸”生态课走进了北京的圆明园、陪伴四川省大凉山的麦禾班的同学们度过高中三年开展游学活动……“小确幸”公益品牌希望能受益组织和个人感受到微小、确切的满足和幸福,“小确幸”虽然小,却以小带大,甚至在“一带一路“中展现着它的价值。

  “大家都想做公益,但没有很好的项目,我们就做好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向全行开放。”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公关经理杨悦,分享了 “童行人”公益品牌——由总部牵头,以宣传为指挥棒,将先期建设起来的50个留守儿童帮扶点升级为“童心港湾”plus版,并拆解成一个个公益产品,在内部掀起争相认领风潮。

  同时与公益组织开展合作,在全行发动超过1000名员工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信,这些志愿者会成为员工里的公益种子,去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公益为媒”,总行与各分行有了更多互动。

  “总部和事业部通过员工公益可以建立起强有力的联系。”好未来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经理郑诺菲分享了新疆吉木乃地区开设的双师课堂的项目——北京学而思的老师借由网络技术去给边疆的孩子上课,这样就会有员工先参与进来,体验效果良好后,会在月会上分享,校区校长发现公益项目对改善员工状态等各方面有积极影响,于是一个分校带整个片区,最后把项目提升到了企业战略性公益品牌层面,链接到的资源就会更多。

  好未来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耿华补充到,好未来乐于用技术优势做公益。集团每年投入近亿资金用于课程调研,而调研成果经过转化可应用于广西毕节的山村学前教育,授课老师在寒暑假走到一线授课,为当地幼儿园老师传授经验。在此过程中教研老师、一线授课教师、技术团队都会得到锻炼,也会累积到大量技术志愿者。相比捐钱捐物,技术类志愿者替代性弱、专业度高,也可作为人力资源的后续储备。

  更关注身边人,不再只关注遥远的陌生人

  “如果公司员工关怀本身做不到位,可能很多员工本身就需要帮助,做外部公益就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在项目设计上,企业自身公益品牌本身不成熟、挑战大,资金花费存在众多制约,也面临着较大的舆论压力。”与会嘉宾坦言。

  对此,鲁书成认为,公益机构的专业化运营优势恰好可以弥补企业员工公益的这些挑战。公益机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无论公益项目实施还是对外宣传,都有着专业化流程,既节省效率、充分利用KOL、平台等资源,又能为企业公益活动提供专业传播支持。

  公益时报高级记者张明敏认为,无论是员工公益还是公众公益,场景化、体验感至关重要:“我们更多要想的是怎么样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让员工乐于参与,同时资金流向有反馈。这对公益组织专业性是一个考验,企业捐赠、与公益组织合作,也是在帮公益组织赋能、成长。”

  中国扶贫基金会脱贫攻坚协作部开发部王佳丽处长说:“成功的员工公益项目有相似的特点,比如聚焦于某个领域,并且跟品牌文化深度结合。看到这个项目就知道这个公司是这样一个特点和文化,并且在一个领域有多个维度能让员工参与,而不会感到重复与枯燥。”   

 蜜得创益总监苗潇晴说:“公益对自己最大的改变,是让自己更关注身边人。不再只关注遥远的陌生人的苦乐,慢慢跟父母、朋友的交流互动增多,联系更密切。”  

  “让每一种关系都有被改善的机会。”公益圆桌派致力于为美好愿景连接更多伙伴,创造更好公益效能。

转载于:新浪公益慈善


友情链接: 广达网络 网站建设

版权所有:深圳市中润大平慈善基金会    粤ICP备2020129728号-1   联系电话:17302674398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田贝一路23号文锦广场文盛中心2308 邮编:518000